作者:高恒燕 杜賢斌 發布時間:2022-11-29 19:21:30瀏覽:774
中煤水文局從規劃著手,提前謀劃,精心設計,中心湖項目埋管工序創新性地設計在湖底,通過合理利用景觀湖及綠軸地下空間,以地下淺層地溫能為周邊公建項目提供冷熱源,這種創新設計將實現城市公用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化多功能利用,對全國新區建設具有啟示及借鑒意義。
在邯鄲東部,規劃面積73平方公里的東湖新城正如火如荼建設中,一個兼具文化底蘊又有現代氣息的“未來之城”正在崛起。
未來的新城區,突出“綠色低碳”,提出供暖“一噸煤也不燒”。
中煤水文局大力發展地熱新能源產業,與新城建設的“綠色低碳”理念高度契合,該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順利承攬了邯鄲東部新區清潔能源利用重點項目——中心湖能源供應站、城發廣場地源熱泵項目,開啟了“智慧+新能源”綠色采暖建設模式。
奮力建設新能源品質工程
東湖新城原名為東部新區,新區開發是邯鄲市委、市政府統籌規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承載著優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使命。
“新能源項目位于新區中部核心區,致力于打造示范工程,承擔起為新城區中心區域提供新能源保障的重大任務?!痹陧椖楷F場調研時,中煤水文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向明明確了項目定位與建設要求。
中煤水文局從規劃著手,提前謀劃,精心設計,在中心湖項目施工時,埋管工序創新性地設計在湖底,通過合理利用景觀湖及綠軸地下空間,以地下淺層地溫能為周邊公建項目提供冷熱源,這種創新設計將實現城市公用土地資源的高度集約化多功能利用,節約土地面積7.06萬平方米,這也是新城區創新性的供暖模式,對全國新區建設具有啟示及借鑒意義。
初冬,在東湖新城中心湖底項目施工現場,中煤水文局施工人員頂風冒寒、緊張施工,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不久的將來,地下的涓涓熱流將通過這里被輸送到周邊建筑。另一處中央商務區項目建成后,將為周邊40萬平方米建筑提供冷熱源供應。位于地下百米的地溫熱源,將通過地源熱泵實現“冬季供暖、夏季制冷”。
施工現場
這是一場冬之會戰,卻是一次向暖而行。
“從去年11月項目進場至今,中央商務區城市配套及新能源湖區設計的3168口井,已完成3110口豎直地埋井。城發廣場東區已完成地源熱泵系統,南區也已完成豎直地埋井與東區水平連、大部分水平連施工任務。在此期間,項目組克服了疫情、天氣等諸多不利影響,整體進展順利?!痹摼忠魂牂C電安裝分公司副經理、東湖項目經理鄭愛華介紹。項目建成運行后,預計年節約標準煤0.7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8萬噸、二氧化硫122噸、氮氧化物43噸、粉塵57.6噸,運維成本較常規供冷暖方式減少三分之一,助力邯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
中煤水文局實施“科技強局”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作為打造品牌的“關鍵一招”,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致力打造一流高科技企業。
作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一級創新團隊,中煤水文局“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團隊”有著銳意進取的闖勁和追求卓越的鉆勁,通過研究總結出地熱能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八項關鍵技術”,在能源規劃與設計、鉆探與施工、投資與運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局中深層地熱能“取熱不取水”開發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深層地熱供暖U型對接井閉式換熱試驗研究的科研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與此同時,技術革新與科技創新并行。
中心湖項目技術團隊改進創新施工方法,對湖區內豎直地埋井采用先鉆孔,然后大開挖土方,再水平連,大大降低了降排水費用,也解決了冬季土方無法外排的問題,加快了項目施工進度。
由于景觀湖湖底與周邊豎向坡度較大,且有部分棧橋景觀,土建設計混凝土澆筑擋土墻,水平管必須穿過擋土墻,因此水平管保護尤為重要。該技術團隊提前布局,主動溝通,提出在穿越擋土墻前預埋剛性套管,確保工程質量。
構建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中煤水文局大力發展地熱新能源產業,在河北工程大學打造了“大學無煙城”示范基地,與河北廣平縣簽署了《地熱供暖示范縣建設協議》,將利用地熱新能源解決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建筑的供暖問題,形成了多區域的特色發展模式,引領了清潔能源產業規?;l展。
未來,該局將整合現有地熱新能源產業相關優勢資源,設立“地熱新能源科技公司”,形成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設計、地熱勘查、機電安裝、設備制造和投資運營公司等5個產業板塊,建立完整產業鏈,并力爭在“十四五”末上市。
聚焦主業創一流,匠心逐夢再出發。中煤水文局將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貢獻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