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21 11:14:52瀏覽:810
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開展以來,中國五礦強化數據賦能,打造采購監控平臺,持續提升采購的集約化、規范化、信息化、協同化水平。
采購監控平臺(以下簡稱監控平臺)是中國五礦“數字化企業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制度+科技”,進行采購風險防控的重要工具。監控平臺以采購業務風險預警場景為核心,以“數據賦能,推動企業提質增效”開展采購業務賦能為目的,初步實現了采購業務“運行+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具備“實時”、“穿透”、“預警”、“賦能”的特征和責任主體閉環管理的功能。平臺于7月底開始試運行,9月1日正式運行,
數字化賦能 為生產經營提供支撐
在中國五礦的統一部署下,監控平臺建設以風險管控為切入點,以業務為引領,利用數字化手段,將采購監督要素場景化,構建了“采購風險預警”場景化監管體系,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和實時化采購招標業務監督,實現了技術、數據、業務三大體系深度協同。截至目前,已構建圍標串標、違規評審、供應商管理等7個場景共153項體征。
監控平臺的一個核心業務板塊是“采購業務賦能”,通過大數據挖掘,為管理層、各部門及下屬企業提供橫向集成、縱向深入的全面準確的決策分析平臺,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平臺有兩個賦能方向,一是橫向協同,賦能黨委組織部、財務部等部門,尤其針對中組部關注的“靠企吃企”等問題,專門開發“廉潔從業”場景。二是縱向賦能,一方面針對集團內部大宗物資采購,通過價格預警模型,引導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設計建立內部撮合平臺,優化倉儲、物流等關鍵環節。
目前,監控平臺在專業管理的研究實踐方面形成深厚積淀,在“推動企業提質增效,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方面效果顯著,相關管理水平得到業界廣泛認同。
對標各項指標 精準補齊企業短板
監控平臺的搭建實現了采購業務運行狀態整體感知、隱患精準預警、問題智能發現、指令智能推送、部門無縫聯動、處置及時高效、監管動態閉環。重點通過采取以下措施,以實現對標提升各項指標:
夯實數據基礎,采購業務數據全上線。監控平臺建立了采購業務與合同管理、資金支付的聯動管理工作機制,由中國五礦統一制定“線下采購品類目錄”,未經集團批準的非目錄內線下采購業務,將無法簽訂合同及付款。
優化采購業務流程,智能輔助評標。采購平臺優化升級是監控平臺科學有效運行的前提條件。今年,在標準化業務流程基礎上,透徹梳理業務邏輯,尤其對規范管理和業務賦能所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設置如新增開標大廳、評標大廳,投標文件自動定位、客觀分自動計算、風險預警信息實時自動彈窗提醒等功能,為后續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提供基礎,也提高了用戶體驗。
運用數字化技術,應用場景全覆蓋。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應用于體征模型設計中,同時引入第三方數據庫,既覆蓋了傳統招投標領域的違規行為,又涵蓋了電子招投標領域的圍串標風險。如針對9月1日發改委聯合六部委發布的《關于嚴格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制度,進一步規范招標投標主體行為的若干意見》中提及的“陪標專業戶”、“標王”及“抱團投標”等問題,監控平臺高風險跡象模型均已覆蓋,且可實時精準預警。
監控平臺上線后,中國五礦各子企業高度重視,迅速組織核查,對于確實存在問題的業務,及時終止,并組織重新招標或取消問題供應商投標資格,對存在問題的供應商,按公司管理制度給予相應的處理。經過2個月的運行,系統正向效果明顯,風險信息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以機器碼雷同即投標文件由同一臺電腦制作為例,風險個數已由系統上線前的日均9個降低為日均1個。
通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監控平臺全面達成本領域各項目標指標對標提升,精準補齊企業短板,為提升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競爭力提供了有利支撐。
強化管理制度 有效提升企業效率
監控平臺有效指導集團所屬單位在本領域加強管理,助力效率提升。
依法合規防控風險。監控平臺建設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國資委要求、中國五礦采購管理實際,系統梳理管控要素,以風險管控要素作為切入點,將風險管控要素轉化為應用場景。將各項采購管理制度的具體要求,轉化為對采購人、評審專家、供應商等的行為約束,同時,同步修訂制度,實現發現風險后的處置有據可依。
全面覆蓋穿透管理。依托全級次穿透、全業務覆蓋的采購平臺,監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建模,實時監測采購業務流程數據,無論哪一級企業、哪一個環節、一旦實時發現問題,即直接推送相關環節,秒級預警,自動將風險信息推送至采購單位相關業務流程人員。
數據賦能服務業務。實現跨部門跨企業的系統互通、數據共連、數據融合,通過綜合集成,逐步形成數據沉淀與分析,賦能內外部協同效率,最終實現數據驅動業務,獲得精益管理。
全程留痕閉環管理。對監控平臺發現的風險,按照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處置方式,即事前“預警提示”、事中“禁止操作”和事后“派單整改”。若相關企業處理不及時,預警3天后由上級企業通過系統進行督辦,5天后仍未完成核查或整改,則將由集團總部進行督導,以實現干預過程可追溯、問題解決能反饋、信息規律能總結,責任主體能清晰。
目前,監控平臺因制度規范、流程高效、方法科學在相當一批企業得到廣泛應用。
運用前沿成果 持續強化管理優勢
監控平臺建設完全按照中國五礦“數字化企業大腦”建設思路,運用數據化手段建立應用場景,以前瞻性思維實現管理目標。同時,通過建立不斷優化改善的管理提升長效機制,持續運用前沿理論和研究成果,強化管理優勢。
數字化監督是依靠大數據等技術完善系統,典型特征之一就是降低“人”在整體流程中的參與度?!叭恕钡囊蛩卦降?,數字化決策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而數字化轉型的特點決定了數字化監控平臺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螺旋式迭代過程。
現階段,監控平臺已搭建完成,但前期業務模型更多來自核心人員并通過模型訓練進行初步驗證,更多以“建議”形式提供給企業的各個管理層作為參考,處于數字化助力決策階段。通過管理者對智能決策的使用和迭代,不斷增加場景細化模型,未來,監控平臺模型的成熟度將進一步提升,以期最終實現智能決策主導管理。
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工作的過程中,構建監控平臺的風險要素化、業務數字化、應用場景化和管控實時化的結構化思維框架,在中國五礦數字化供應鏈建設中同樣適用。按照“聯接-共享_賦能”整體思路要求,數字化供應鏈將逐步聯接各單位的應用系統、匯集海量數據,將繼續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支撐實現跨層級、跨業務、跨單位、跨產業鏈的協同管理和服務,以“用數據說話、用數據分析”,實現從單一采購業務監控處置到供應鏈全鏈條聯動監控及部門或企業間賦能的大閉環,助力中國五礦實現“降成本、增效益、提效率、善管理”的目標。